麻花豆传剧剧mv入口

行业要闻

多要素驱动餐饮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
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2:37    来源:中国食品报网

  弗若斯特沙利文日前发布《2025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白皮书”)。数据显示,去年中国餐饮行业总收入达55718亿元,同比增长5.3%,增速超越国内生产总值(GDP)5.0%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.5%,连锁化率提升至23%,标志着中国餐饮正式进入品质化、规模化发展的全新阶段。

      宏观经济筑牢根基

  去年,中国宏观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,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坚实发展土壤。白皮书显示,去年GDP突破134.9万亿元,同比增长5.0%,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持续领跑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30%,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核心动力。

  从产业结构看,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凸显。去年,中国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.2%、38.6%及56.2%,第三产业贡献率过半,而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吸纳大量就业,更通过食材采购、物流配送、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协同,成为推动内需增长的关键力量。消费市场方面,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.3万亿元,其中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.5万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5.3%,增速较商品零售额(3.2%)高出2.1个百分点。这一差异折射出居民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: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容及消费观念升级,服务性消费需求加速释放,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从“饱腹”转向“品质体验”,为连锁餐饮、特色餐饮等业态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      连锁化进程提速

  白皮书显示,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,收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。去年行业总收入达55718亿元,较2023年的52890亿元稳步提升,尽管增速较2023年有所放缓,但仍跑赢宏观经济增速,凸显行业抗风险能力。

  连锁化成为行业升级的核心方向。去年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%提升至23%,5年间增长8个百分点,规模化、专业化发展趋势显著。

  从连锁品牌规模分布看,行业呈现“中型品牌崛起、头部持续扩容”的特征:501—1000家店规模的连锁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93.6%,101—500家店规模品牌增速达84.6%,万店级别品牌数量进一步扩容,加盟模式的灵活性与区域品牌的潜力持续释放。

  企业生存态势则反映出行业“优胜劣汰”的加剧。去年餐饮行业新注册企业360万家,创近年新高,但市场竞争亦趋激烈。2023年新开业的餐饮商家中,约46.4%在去年终止经营;而经营年限超10年的“老牌商家”退出率不足10%,凸显出长期运营积累的品牌力、供应链能力对企业抗风险的关键作用。

      七大趋势加速发展步伐

  高线市场热度升温,平价品牌向“质价比”转型  去年,新一线城市餐饮连锁门店占比达23.4%,位居各线级城市首位;一线城市连锁化率35.1%,凸显头部品牌的资源集中效应。值得关注的是,蜜雪冰城、古茗等平价品牌正加速布局高线城市,今年8月,蜜雪冰城在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达5.5%,较2023年提升4.8个百分点,从“性价比”向“质价比”转型,撬动高线城市消费群体。

  出海从“可选题”变“必答题”,东南亚成首站  国内餐饮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出海成为品牌获取新增量的关键。东南亚因饮食习惯相近(偏好辛辣、米面)、准入门槛低,成为多数品牌的出海首站——该地区总人口超6.95亿,年龄中位数26岁,今年GDP预计达3.8万亿美元。白皮书预测,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3413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4098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9.4%。目前,海底捞、大龙燚(火锅)、喜茶(现制饮品)等品牌已布局海外,正餐多采用直营模式,小吃快餐、饮品以加盟模式扩张。

  在线餐饮持续增长,数字化运营成标配  去年,在线餐饮同比增速始终高于全国餐饮,1—2月增速达37.4%,显著领先全国餐饮的6.9%。消费者获取餐饮信息的渠道高度线上化,美团、美团外卖(68.7%)、大众点评(60.8%)成为主要平台,抖音(45.8%)、小红书(51.4%)等内容平台的种草作用凸显。对商家而言,线上营销可弥补社区店自然流量不足的短板。美团数据显示,去年开展线上营销的商家,到店转化率较未开展者提升20%以上。

  降本增效成核心策略,技术与资源循环助力  在消费复苏滞后的背景下,餐饮品牌积极探索降本增效路径:科学选址(社区店租金较商场店低2—4倍)、现炒机器人应用(降低后厨能耗30%、提升出餐效率25%)、二手餐饮设备回收(回收价约为新设备20%,翻新后可按70%—80%转售)。今年中国餐饮二手设备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302亿元,较2018年增长超2倍,资源循环利用趋势显著。

  外卖透明化破解信任痛点,监管与技术双管齐下  64.8%的消费者认为“后厨实时直播”最能提升对商家的信任度。海底捞、许府牛等头部品牌在中央厨房及门店后厨安装高清摄像头,消费者可实时查看食材处理全流程;浙江“外卖在线”平台通过“阳光厨房”“浙食链”食材追溯,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监管,破解外卖信任危机。

  餐饮评价体系重构,真实数据破“刷分”困局  今年9月,高德地图推出“高德扫街榜”,以“真实行为数据+信用体系”为核心,通过用户导航、到店、回头客等线下数据,结合芝麻信用加权,生成客观推荐榜单,同步发放2亿元打车券、9.5亿元消费券,助力中小商家提升到店转化,推动评价体系从“流量导向”转向“体验导向”。

  多元融合成新潮流,“餐+X”拓展消费场景  “餐+酒”“餐+茶”融合模式兴起:白酒与中餐场景结合、高端原叶茶与餐饮企业合作,为商务宴请、家庭聚餐提供高品质茶饮,提升用餐文化溢价;“日咖夜酒”“火锅+酒馆”等模式延长经营时段,覆盖更多消费需求。

  白皮书预测,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、消费升级深入推进,中国餐饮行业规模将稳步扩张,今年餐饮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元,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至25%以上。海外市场方面,东南亚、欧美等地区的中式餐饮需求将持续增长,出海品牌将面临供应链优化、本地化适配等挑战,但长期增长潜力可观。未来餐饮行业将呈现“连锁化深化、数字化渗透、品质化升级”三大趋势,具备标准化能力、供应链优势、创新意识的品牌将占据更有利地位,推动中国餐饮从“餐饮大国”向“餐饮强国”迈进,在全球餐饮市场中展现更强影响力。


责任编辑:小牛